2023-05-25 来源:安徽省妇幼保健院 作者:国家孕婴网 点击量:1536
铁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,儿童缺铁可导致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从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,不利于大脑认知功能发展,使运动能力降低、免疫功能下降及影响其他营养元素代谢等。
1. 先天储铁不足: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,故早产、双胎或多胎、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。
2. 铁摄入量不足: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。
3. 生长发育因素: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,血容量也增加较快,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,则易致缺铁。
4. 铁的吸收障碍: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。
5. 铁的丢失过多:长期慢性缺血可致缺铁。
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,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。
1. 一般表现:皮肤黏膜逐渐苍白,以唇、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,易疲劳,不爱活动。年长儿可诉头晕、眼前发黑、耳鸣等。
2. 髓外造血表现:肝脾可轻度肿大,贫血越严重,肿大越明显。
3. 非造血系统症状:食欲减退,少数有异食癖;烦躁不安或者萎靡不振、精神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;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。
1. 一般治疗: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感染,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,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。
2. 去除病因: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,有偏食习惯者应予以纠正。
3. 铁剂治疗:口服铁剂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一线治疗手段。在口服铁剂的同时应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。
1. 提倡母乳喂养,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。
2. 做好喂养指导,无论是母乳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, 6月龄后及时添加辅食,首先添加肉泥、肝泥、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,逐渐加入多种动物类食物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。
3. 对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,宜预防性补充铁剂。
4.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,及时进行高危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筛查,以便早期发现轻症缺铁儿童。
参考:儿科学第8版
《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》
撰稿:杨 薇
审核:蒋晓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