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1-17 来源:伊宁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:国家孕婴网 点击量:1789
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概览
儿童发热的根源广泛,主要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:
感染性疾病(约占50%):由各类病原体引起,包括细菌、病毒等,常见于呼吸系统(如咽炎、肺炎)、消化系统(如轮状病毒肠炎)、泌尿系统(如泌尿系感染)、传染病(如手足口病)及其他如中耳炎、结膜炎等。
非感染性疾病(约占20-50%):涉及结缔组织疾病(如系统性红斑狼疮)、血液系统疾病(如白血病)、内分泌异常(如甲状腺功能亢进)、骨骼肌肉疾病(如骨髓炎)以及物理、化学、机械性损伤导致的中枢性发热。
发热的评估与预警分级
依据国际儿童发热预警风险评估系统(如NICE2013指南),对于1月龄至3岁的急性发热儿童,不能仅凭体温高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。特别当发热持续时间≥2天时,需警惕泌尿系感染的风险。同时,应认识到发热持续时间并不总是与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直接相关,且解热镇痛药的使用反应也不足以作为预测严重感染的依据。
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策略
首选退热剂: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是儿童退热的安全有效选择。当体温达到38.5℃或儿童出现明显不适时,推荐使用退热剂。
剂量指导:
对乙酰氨基酚: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,剂量为10-15mg/kg(单次不超过600mg),每4小时可重复一次,每日最多4次,总剂量不超过2400mg/d,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。
布洛芬:同样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,剂量为5-10mg/kg(单次不超过400mg),每6小时一次,每日最多4次。
联合用药注意: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常伴随发热,且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多为复方制剂,可能已含有对乙酰氨基酚,因此在联合用药时需仔细核查,避免重复用药导致过量。
紧急就医的黄色预警信号
当出现某些特定症状或体征时,应立即就医,这些可能预示病情严重,包括但不限于:持续高热不退、精神状态明显改变、呼吸困难、剧烈头痛、频繁呕吐、皮疹伴随发热等。及时的专业评估与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、保障儿童生命安全至关重要。
总结
儿童发热的处理需综合考虑病因、症状、体征及风险因素,采取科学合理的退热措施,并在必要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。通过家长与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,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成长环境。
撰稿人:李筱杰
编辑人:伊丽达乃·哈米提
初 审:尚海清
终 审:常学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