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7-11 来源:国家婴幼儿托育服务 作者:国家孕婴网 点击量:1817
人体必须的营养素,除了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这三种宏观营养素外,还有微量营养素。微量营养素包含了矿物质和维生素,微量营养素在体内的需求量很低,仅100mg/天左右,但是在人体的新陈代谢、生长发育等多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我们平时提到最多的微量元素,就属于矿物质,有锌、铁、铜、碘、氟、硒等14种。
(一)钙
钙是人体需要最多的矿物质,也是人体内最活跃的元素之一,在人体中的分布包括血液和骨骼。血钙在神经、肌肉应激,血液凝固,神经冲动的传递,心动节律的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。骨钙参与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,是骨骼生成和重塑的重要成分,对预防以后生命中发生骨折、骨质疏松是有效的。过量摄入钙剂会导致高钙血症、高尿钙症、肾结石等;并会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,因此钙的摄入要适量。不同年龄段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,中国营养学会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(2000年)的建议是0-6月龄300mg/天,7-12月龄为400 mg/天,1-3岁为600 mg/天,4-10岁为800 mg/天,11-17岁为1000 mg/天。
补钙的最佳食物来源是奶制品。每500毫升的配方奶中,含钙量为200-400毫克。如果一个7个月大宝宝,每天吃800毫升奶,钙含量已经超过了400毫克。而7—12个月宝宝,每天钙含量达到270毫克左右就够了。和配方奶相比,母乳中的钙含量要低一些。但母乳中钙和磷的配比非常好,使得钙的吸收率高,已经基本满足婴儿的需求。钙含量较高的其他食物有:小虾皮、芝麻酱、鸡蛋、豆制品、甘蓝菜、花菜和西兰花等。
(二)维生素D
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钙紧密相关。很多人缺钙不是真正缺钙,而是缺维生素D。维生素D缺少,钙的吸收率就大大降低,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保证。
(三)铁
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。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含量和生物活性下降,携氧能力明显降低,导致组织器官和大脑中的营养素和氧的供应下降,出现一系列症状,如倦怠无力,食欲下降,厌食,异食癖,易烦躁哭闹,年长儿可有头晕、心悸、耳鸣、眼前发黑的感觉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婴儿期缺铁会对大脑的发育和认知行为造成影响,年长儿可能出现注意时间、警觉性、学习能力下降。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防治缺铁的意识,早期采取行动。
(四)锌
现在家长很关注缺锌问题。因为锌和人体的生长发育、免疫功能完善等方面密切相关。缺锌的话,孩子会出现胃口下降,如出现腹泻症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回复;生长发育可能会落后;免疫机能下降,孩子容易呼吸道反复感染;伤口比较难愈合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