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2-13 来源:国家孕婴网 作者:国家孕婴网 点击量:2035
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,以下是针对不同阶段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:
产前预防
1. 加强孕期保健
• 定期产检:通过全面的产前检查,能及时识别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,如多胎妊娠、前置胎盘、胎盘早剥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、子宫肌瘤、血液系统疾病等。对于高危产妇,应加强管理,提前制定分娩计划,建议在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。
• 纠正贫血:孕期贫血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,通过饮食调整,增加富含铁、蛋白质等食物摄入,如瘦肉、蛋类、绿叶蔬菜等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等纠正贫血,提高产妇对失血的耐受性。
2.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:对于患有如肝脏疾病、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,应在孕期积极治疗,控制病情,减少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产后出血。
产时预防
1. 第一产程
• 密切观察产程: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产妇宫缩、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情况,及时发现产程异常并处理,避免因产程延长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多,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。
• 合理使用镇静剂与宫缩剂:对于精神过度紧张的产妇,可在适当时候给予镇静剂,帮助其放松,确保产程顺利进展。当出现宫缩乏力时,可按照医嘱适时、适量静脉滴注缩宫素,加强子宫收缩,预防产后出血。
2. 第二产程
• 正确指导分娩: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,避免胎儿娩出过快造成软产道裂伤。助产士应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指征,适时进行会阴切开,避免会阴严重撕裂。
• 准确助产操作:在胎儿娩出过程中,助产人员操作要轻柔、准确,避免暴力牵拉,防止损伤软产道。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,如巨大儿、双胎妊娠等,做好抢救准备。
3. 第三产程
• 及时娩出胎盘:胎儿娩出后,可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,轻柔牵拉脐带,协助胎盘娩出。若超过30分钟胎盘仍未娩出,应及时查找原因,必要时进行人工剥离胎盘,避免因胎盘残留导致产后出血。
• 预防性使用宫缩剂:胎儿娩出后,立即通过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缩宫素等宫缩剂,促进子宫收缩,减少出血。常用药物除缩宫素外,还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,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使用。
产后预防
1. 密切观察: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期,产妇需在产房观察2小时(称第四产程)。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、阴道流血量、子宫收缩情况等。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,可通过按摩子宫,刺激子宫收缩,减少出血。
2. 鼓励母乳喂养:宝宝吸吮乳头可刺激产妇垂体后叶分泌缩宫素,加强子宫收缩,减少产后出血。所以产后应尽早让新生儿吸吮乳头,促进子宫恢复。
3. 适当活动与休息:产后产妇身体虚弱,需保证充足的休息,但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也应适当活动,促进恶露排出,减少宫腔积血,降低产后出血风险。